1 - 以前,做餐饮像“养孩子”,一条道走到黑
十几年、二十前的餐饮行业,餐饮连锁最理想化的路子是,从开业的第一天起,起早贪黑,勤勤恳恳,餐厅的生意越来越好,开分店,然后继续把分店的生意做红火。再做区域连锁,扩张,然后可能做成全国连锁,最后,顺利的话,可能成功上市。
那个时候做餐饮,就像是在“养孩子”。
拿出足够的时间、资金,陪伴“孩子”成长、壮大,指望“孩子”有一天变成一棵参天大树。
然而这些年能够成功上市的餐饮企业寥寥可数,大多数的餐饮企业做到连锁再往前走就很艰难了,这个时候,餐饮人几乎没有更多退出的手段,生死由命,只能一条道走到黑。
2 - 如今,做餐饮像“养猪”,待价而沽
十几年后的今天,一方面大环境不一样了,另一方面,餐饮人的思维转变了,他们学会了“养猪”。
“猪”养肥了,一旦有人看上了,谈了个合适的价钱,自然而然的就要卖掉换钱了。
毕竟“猪”越养越大,吃的会越来越多,而且吃不好、吃不饱还会掉膘,掉膘就会不值钱了,其实这和做餐饮有很多的相似之处。
只要想通了这一点,很多餐饮人也就释怀了,找到一个最佳时机,将自己养的“猪”卖出去,才能让自己获得的价值最大化。
于是,就能看到各个品类、业态的数一数二的餐企频频选择卖身的情况。
到底有哪些玩家正在“买猪”?
如果说餐饮人在“养猪”,那么市场上又是谁在“买猪”呢?
1 - 以弘毅投资为代表的资本方 第一号买家就是资本方。
这几年,资本的触手逐渐伸进餐饮行业,不仅仅是在餐企的融资发布会上,时常见到他们的身影,而且在多起大型的餐企并购案中,他们更是主角。
其中弘毅投资就是典型代表。
此次新辣道的买家百福控股,就是归属弘毅投资旗下。除此之外,Pizza Express、权金城、权味、和合谷等国内外知名餐饮品牌,都被弘毅投资以收购的方式,收入囊中。
据了解,自2014年以来,弘毅投资并购或投资的餐饮品牌已经多达十几个。弘毅投资董事总经理王小龙曾公开表示,预估在10年后,百福旗下餐饮门店家数将扩充至1万家。
除了弘毅投资之外,中信集团旗下的中信股份、中信资本控股、凯雷投资集团以最高20.8亿美元,收购麦当劳中国;春华资本和蚂蚁金服以4.6亿美元的价格入股肯德基中国。这两起洋快餐的卖身事件,还曾被视为是资本之间的较量。
毋庸置疑的是,手握雄厚资金的资本方,就是市场上的头号买家,毕竟资本想要做餐饮的话,最简单粗暴的方式,一是投资,二就是收购。
2 - 以LV、格林豪泰为代表的跨界企业
市场上第二号买家,就是以LV、格林豪泰为代表的跨界企业。
2014年,拥有LV的LVMH集团斥资1亿美元收购中式餐厅翡翠餐饮集团逾90%股权,进军大陆中餐市场。
这个全球最大的奢侈品公司,接地气的做起了中餐生意,也的确让人有些匪夷所思。实际上,这是其主业奢侈品品牌路易威登(LV),在中国市场发展进入瓶颈期之下,尝试做出的转型跨界,来吸引年轻的消费者。
无独有偶,2017年1月份,格林豪泰全资收购大娘水饺100%股权。在此之前,格林豪泰对餐饮业务并无涉猎,但也曾参与麦当劳中国门店特许经营权的竞争,无果后把猎物瞄向大娘水饺,可见它对餐饮市场早就觊觎已久。
酒店和餐饮行业关系紧密,二者之间在运营层面存在一定的共性,或许这也是格林豪泰看好餐饮市场的原因之一。
3 - 以黄记煌为代表的餐企
市场上第三号买家就是餐饮企业。
在2016年的时候,国内知名连锁品牌黄记煌全资收购许留山,成为餐饮行业不多见的餐企收购餐企的案例。
创立于2004年的黄记煌,主营业务是“三汁焖锅”,在全国已拥有600余家门店。但这几年黄记煌面临着门店业绩下滑的困境,急需寻找新的盈利增长点。
于是,黄记煌计划开起多品牌战略,而其与许留山这样一个有着50多年历史的港式甜品的结合,则被看做是黄记煌迈出多品牌经营战略的第一步。
“养猪”时代的餐企,更贴近商业本质!
有人“养猪”,有人“买猪”,这在生意场上本不是一件稀奇的事情。
而在十几年前,餐饮行业之所以很少见,一方面是外部环境决定了,可能餐饮人想卖,也没有人买,只能像“养孩子”一样,一养就是一辈子。
另一方面就是个人的情感因素的影响,一个餐厅从无到有,一个品牌从默默无名到名扬天下,对于餐饮人来说,付出的心血和努力不亚于养一个孩子,一朝卖掉,还有些舍不得。
其实,“养猪”和“养孩子”,对于餐饮人来说,并没有绝对的好与坏,对与错。
就看初心是要赚钱,还是要做一个百年企业,是做生意呢,还是做情怀?
就如此前业内人士说的:“抱着‘养孩子’的心态做餐饮,奔着做百年老店去做的话,那是在做情怀,而抱着‘养猪’的心态去餐饮,则更加贴近商业的本质!”
那么,正在做餐饮,或者准备做餐饮的你,是在“养孩子”,还是在“养猪”?
版权归作者所有,内容仅代表作者独立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