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底,武汉开发区与微软合作,立下口号,要打造「中国智慧城市样本」。然而,轰轰烈烈五年过去,最后剩下的是武汉开发区一纸败诉判决书,和一堆没用过的电子许可凭证。花了钱,事儿没干又输了官司,在智慧城市建设中,这家园区遇到的烂摊子为所有希望迈向智慧化的园区敲响了警钟。
1 热闹开场却对簿公堂
入伏的夏天,适合吃瓜。
武汉开发区与微软合作共建「智慧城市」,如今,丰满的愿景与骨感的现实对比过于强烈,接受不了的武汉开发区起诉微软,要求退还3507.4万元、停止合同履行。2019年7月8日,此事终于以败诉告一段落。
关于这起纠纷,得从2013年说起。
▶ 2013年12月,武汉开发区与微软(中国)有限公司签订战略合作备忘录。双方商定在微软武汉分公司落户开发区、智慧城市CityNext项目合作、扶持新创企业、加入中国云体系产业创新战略联盟、引入「微软IT学院」计划、授权合格教育机构建立「微软技术实践中心」等6个方面开展战略合作。武汉开发区在三年内(2014年-2016年)投资不低于2500万美元(约1.75亿元人民币),购买微软的产品和服务,用于建设基于微软科技的云计算基础设施和智慧城市云平台。
▶ 2014年3月,武汉开发区与华胜天成(微软中国在武汉开发区智慧城市项目的集成与运营商)签署总价1.7537亿元的「智慧城市」建设合同,内容包含软件产品采购金额为6499.7万元,服务费用为1.10373亿元(微软服务费8552万元、华胜天成服务费2485.3万元)。
▶ 2014年10月,武汉智慧生态科技有限公司(武汉开发区国有资产管理办公室全资控股的国有企业,)按照约定向华胜公司支付了第一笔软件及服务款3507.4万元。
▶ 但武汉开发区认为,进入实施阶段的智慧城市项目与之前的设想「天差地别」:武汉开发区认为,微软中国提供的智慧城市规划设计及配套方案存在重大瑕疵;设计场景、产品与服务配置和武汉开发区实际需求存在重大偏差。
▶ 武汉开发区委托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城乡规划管理中心对微软中国的规划设计及配置方案进行了评估。
2016年12月,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城乡规划管理中心出具《评估报告》。《评估报告》认为,微软中国公司提供的智慧城市规划设计及配套方案的完整性、合理性、安全性、兼容性都存在较大问题,产品配置方案缺乏测算依据,不能成为项目建设的直接指导。
▶ 2017年2月,武汉智慧生态科技有限公司提起诉讼,将微软中国告上法庭,要求退还已支付的3507万元,停止合同履行。
▶ 2019年7月,判决书公布:武汉开发区败诉。
至此,前后延宕6年,涉及金额1.75亿元的智慧城市项目,以亲密合作为始、恶化到对簿公堂,现在以武汉开发区败诉告一段落。
2 两方纠纷,最惨的可能是中间商
武汉开发区与微软的纠纷,给我们留下的,不只是唏嘘。
武汉开发区与微软中国诉讼纠纷中,尽管微软中国是事件主体,但主要被牵涉的公司是微软的集成商——华胜天成。据财新周刊报道,2017年2月,智慧科技向武汉市中级人民法院提起民事诉讼,华胜天成和微软中国分别作为第一被告和第二被告。微软中国则称“告错了人”,本案是智慧科技与华胜天成之间的官司。
此前,由于微软与武汉开发区之间就付款问题一直未达成一致意见,微软要求「一次性付清」,武汉开发区坚持「分次付款」。于是,微软拉来华胜天成(集成商)、神州数码(产品代理商)、上海蓝云网络(产品服务商)等作为武汉开发区智慧城市项目的中间商。
在武汉开发区智慧城市项目启动时微软中国已一次性收回软件款项。据财新记者统计,微软中国获得的软件费和服务费一共为7235万元,其中华胜天成垫付855.7296万元,神州数码垫付3911.6128万元。后神州数码提起仲裁,华胜天成又支付了3911.6128万元的货款。华胜天成方面表示,不仅没拿到服务费,还垫付了大量资金,陷入一堆法务纠纷。
事实上,武汉开发区与微软中国是在合作进入第二阶段,项目已通过专家评审,微软中国催促智慧科技(武汉开发区全资控股国有企业)支付第二笔款项,等待付款时,就先付款还是先调整方案问题一直僵持不下,最终导致智慧城市项目停摆。
项目停摆后,武汉开发区要求微软中国、华胜天成就采购的全部微软软件退货,退还支付的第一阶段合同款项3507.4万元。在项目通过专家评审的情形下,武汉开发区既退货又退款的要求,看似小孩子过家家般无理取闹。
3 智慧园区的试错期过去了么?
城市「智慧」建设此起彼伏,很多园区和楼宇不惜投入巨资。
据中国信息化研究与促进网、国衡智慧城市科技研究院联合发布的《2017-2018中国新型智慧城市建设与发展综合影响力评估结果通报》,超过500个城市,在《政府工作报告》或“十三五”规划中明确提出或正在建设智慧城市。已有290个城市入选国家智慧城市试点,超过300个城市分别与BAT、华为以及三大运营商等优秀的数字经济和智慧城市运营服务企业签署了战略合作框架协议。
武汉开发区与微软之间的纠纷,给智慧城市建设热潮泼了一瓢冷水。哪个公司真正有能力建设智慧城市?而智慧城市又该是什么样?
与IBM、微软这样的跨国企业,或者BAT、华为这类头部公司合作,智慧城市建设就能高枕无忧了吗?他们的确有光环,有技术,有实力。但微软在国内与政府间的合作,其实并不愉快。长城网在报道中提到,微软在与海南、扬州等省市的合作过程中均产生纠纷,最终皆以当地政府败诉赔偿收场。
智慧城市建设捆绑上科技巨头公司固然重要,但城市是个复杂体,企业的技术创新多是聚焦于某一领域,而非全能型选手。盲目信赖企业的明星光环,这事儿不靠谱。
云南省在2019年两会上,指出其智慧城市建设短板:深度和广度不足、顶层设计不足、推进部门不清、行业人才匮乏。其中一句还提到,「有的被企业营销牵着鼻子走」。亦有人指出,在智慧化的试错期,园区不防先从小成本投入开始。
以上教训值得其他城市借鉴。